- 丁斗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实施必定引起企业组织的变革,存在着技术引导企业组织的方面,也存在着企业组织制约技术的方面,技术与企业组织如何有效对接,CIMS自身的设计原则和哲理需要获得提升。因此提出了基于组织构件的CIMS理念和观点,组织构件是CIMS系统中技术与管理、自动化与人之间的接口,由此,CIMS组织与企业组织实现平滑对接;CIMS的设计原则和哲理由技术为出发点转向基于组织构件为出发点;分析了在RAS三性功能、生命周期、数据集成和全局集成等方面基于组织构件的CIMS的内在本质。
2005年06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付西光;苏中义;
针对插接管道相贯焊缝缺陷超声扫查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采用D-H方法建立了连杆坐标系下的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并通过实际扫查作业轨迹约束下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求解冗余机器人运动学问题的正确性,保证了机器人关节空间与笛卡儿空间映射的唯一性与轨迹封闭性,为实现插接管道相贯焊缝的连续超声波扫查检测提供可靠的方法。
2005年06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陈惠兵;杨惠;
数字下变频技术是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之一。实现抽取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抽取前的数字滤波,特别是抽取时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对一个具体的信号,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滤波器设计方案,并且在一个软件无线电模型基础之上,用Mtalab语言对抽取技术进行了仿真,恢复了原始信号,从而验证了抽取滤波器的可实现性。
2005年06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志超;王慧;
阐述了静电除尘装置采用软启动器和PLC后,可使静电除尘装置的工作更可靠,控制更简化,维修更方便。
2005年06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爱元;
根据近几年汽车用牵引电机的发展概况及其性能要求,对几种主要的汽车用牵引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2005年06期 16-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董炯;
利用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设计家用防盗报警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讨论了无线电感应、发射、接受、报警系统的构成,并结合应用电路分析了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工作性能,对利用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设计新型的家用防盗装置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5年06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建辉;孙利刚;
采用顶注式对20MnMo钢进行定向凝固的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解剖分析得出缩松缩孔缺陷出现的区域范围。同时通过PROCAST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的缩松缩孔缺陷产生深度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2005年06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军民;
打捞沉船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在沉船下穿钢丝绳。提出利用非开挖技术中的定向钻实现水下沉船穿钢丝绳的方案,用机械手段替代人工,提高打捞效率和安全性。
2005年06期 28-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夏凤芳;
小径管射线检测通常使用的X射线或192Irγ射线源都有其局限性,利用75Se射线源1、92Irγ射线源和X射线对不同直径和厚度钢管的焊缝进行透照成像比较,分析75Se射线源透照成像质量,证明了75Se射线源在小径管射线透照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2005年06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鸪然;
提出一整套曲面微分几何新理论和新公式,概念浅显,计算方便,便于工程应用。用其分析了非共轭点啮合齿轮传动的运动误差———瞬时加速度。
2005年06期 35-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建伟;
介绍了液力变扭器的基本检查,分析了液力变扭器故障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检修液力变扭器的方法。
2005年06期 38-4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耀明;顾晓波;
介绍了复数旋转码在数据加密中的应用。对密序、密位和密令三个方面通过编程实现了数据的加密运算,产生密码,并对它进行了破译。
2005年06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学东;
图像的检索应采用基于图像对象本身(即图像内容)的检索方式,目前流行的各种图像匹配技术主要针对不同类型图像的特征,需要图像先验知识,缺乏广泛性。模板匹配技术理论成熟,但其计算量大缺乏效率而不受重视。因此对传统的模板匹配技术进行分析,采用小波变换技术抽取图像主要结构为逻辑对象,利用改进的模板匹配技术进行检索,实验结果表明可明显减少计算量,提高检索效率。
2005年06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茹海峰;王耀明;殷业;
通过直接标定摄像机内部参数的算法,对基于平面标定物体,只需要一个坐标系。与以往的内外部参数计算的方法相比,简化计算过程,避免了多余参数的计算。用此种算法可以标定摄像机的所有内部参数。
2005年06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方琼;王昊;
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像编码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基于光流场的检测与跟踪是其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其计算结果和效率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提出了基于帧间差阈值法和光流场相结合的快速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实用、运算速度快,克服了单纯光流场方法的不足。
2005年06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祝海宁;陆平;
结合工作实际对校园网目前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以及如何防护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2005年06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贾米尔-温纳比;穆尼勃-乌尔拉赫曼;
关于伽莫夫-泰载(GT)强度分布的争论尚在继续。对于pf壳层核,GT强度分布是希望的,从天体物理的观点来看这是重要的。应用质子-中子准粒子随机相近似(pn-QRPA)理论,计算了55Co的伽莫夫-泰勒跃迁和电子俘获率。这些计算已在温度为0.01,0.1,0.2,0.4,0.7,1.5,2,3,7,10,30(以109K为单位)以及密度在10 g.cm-3和1011g.cm-3之间进行了。计算表明GT强度是在多终态上分段的。正电子俘获率与壳层模型计算的在低温和星体区是有差别的,在高温和星体核心区符合得很好。
2005年06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戚民驹;
讨论连续函数序列在[a,b]上一致收敛的充要条件;连续函数序列的收敛函数仍为连续函数的充要条件;连续函数序列的收敛函数不连续的充要条件。
2005年06期 66-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华;陆继宗;
经济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证券市场的非线性研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研究证券市场非线性特征的方法,并以上证指数周收益率为例,计算了Hurst指数,分形维数及最大Lyapunov指数,具体说明了证券市场时间序列存在的非线性特征。
2005年06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云娟;
提供最优路径仿射内点信赖域算法解具有线性等式与线性不等式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通过在信赖域半径内沿着最优路径搜索求得模型的迭代方向,然后结合非单调内点回代线搜索技术获得可接受的步长因子,从而产生保证目标函数值非单调下降的严格内点可行迭代序列。基于最优路径的良好性质,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可以证明算法不仅具有整体收敛性而且保持超线性收敛速率。引入非单调技术能克服高度非线性的病态问题,加速收敛性进程。
2005年06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