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渊;
通过纳米压痕测试法探讨了碳纤维和基体材料的压入响应,获得了在各自载荷范围下的载荷和位移曲线,得到了在载荷作用下压痕参数即最大压入深度、接触深度和残留压痕深度,以及相应的硬度和接触弹性模量。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压入深度、接触深度和残留压痕深度均随载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硬度、接触弹性模量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基本上保持稳定的值。当载荷继续增加至其所产生的压痕尺寸不足于周围区域的十分之一,所测得碳纤维的接触弹性模量较小,所测得的基体材料接触弹性模量较大,碳纤维的接触弹性模量与基体性能在较大载荷下存在较明显的依赖关系即基体效应。
2014年04期 v.17;No.108 187-19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晓晨;肖骁琦;
分析、比较两时隙无线双向中继系统采用中继放大转发和解码转发的中断概率性能。首先推导得出中继放大转发中断概率的一个下界,且仿真结果证明该下界是紧致的。然后,计算出中继解码转发中断概率的闭合表达式,得到当信噪比和复用增益足够小时,解码转发优于放大转发,反之,放大转发中断性能更优的结论。最后,通过仿真考查了中继节点的位置、时隙分配和速率分配对中断性能的影响。
2014年04期 v.17;No.108 19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秀娟;桑会平;周志锋;
给出无人机障碍探测系统的结构,并建立圆形阵列天线的探测模型。分析圆形阵列天线的固有特性,即圆形阵列在实际应用时存在固有误差,即阵元互耦、阵元位置误差、通道幅相不一致;并给出阵元互耦误差校正、已知源幅相误差校正、未知源幅相误差校正的方法及步骤,同时采用MUSIC测向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其结果表明,提出的阵元互耦及幅相不一致的校正方法是有效的,从而提高了无人机障碍探测系统的探测精度。
2014年04期 v.17;No.108 199-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3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新霞;王致杰;陈丽娟;裴泽阳;陈舒婷;曾维炎;梁艺腾;
为克服特高压串补线路测距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瑞龙模型的双端测距方案。该方案依据特高压实际工程背景,利用双端电压电流信息推导出故障点处的电压、电流,并通过搜索法确定故障点位置;采用分布参数,将特高压线路分布电容特点包含在内,不受特高压线路高频分量的影响;同时,不依赖串补本身模型,不受MOV非线性影响。利用仿真软件PSCAD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同故障类型下的测距精度都较高,对过渡电阻有较强适应性。
2014年04期 v.17;No.108 20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唐守杰;邹海荣;王朋;刘婉;
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是异步电动机常见的故障之一。基于Matlab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数学建模,并通过Clarke变换将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转换为两相静止坐标系,引入二阶不对称矩阵模拟定子匝间短路,对该模型进行数字仿真。采用Ansoft Maxwell 2D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2014年04期 v.17;No.108 212-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欣;孙建龙;李进才;赵朝会;
针对传统2/3极单相磁通反向电机磁场调节困难的问题,在电机定子轭部开槽增加一组交流励磁补偿绕组来调节磁场。借助于有限元仿真,对比研究该电机空载情况下采用3种不同剩磁感应强度的永磁材料,转子在电枢绕组交链磁通最大位置时的磁力线分布、在不同幅值的交流励磁电流下的气隙磁密和电枢绕组交链磁通的变化,以及电机电枢绕组中感应反电动势。
2014年04期 v.17;No.108 218-223+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